Thursday 31 May 2007

World66 - 小法的歐洲地圖

最近發現了這個好玩的工具
它可以把特定國家標示出來
若把你去過的國家點選起來
就知道你征服了多少地方了



create your personalized map of europe

嗚~還有好多好多地方沒去~

Wednesday 23 May 2007

重點選擇,全力以赴

策略大師司徒達賢的人生策略

2007年5月 Cheers雜誌
文/盧智芳

我高中就決定要念企業管理,因為當時教育部委託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指出台灣未來需要公共行政跟企業管理的人才,所以由政治大學在金華街成立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下設企管系所與公行系所。我媽媽在教育部上班,因此我高中時就知道有個政治大學的企管系很厲害。

我姐姐又正好在政大唸西語系,有一次拿政大企管系的學報回家,企管系系主任任維均老師寫了篇文章介紹企業管理,我看了覺得很了不起。別人都是考上以後,才了解那個領域,我是老早就知道,所以是第一志願進政大企管系,當時我的分數可以進台灣所有大學的所有系。

我是第5屆,那時候系上很多年輕老師回國教書,朝氣蓬勃。
企管系有兩大特色:
第一,非常強調英文。4年總共40幾個英文學分,對我來說很有收獲。

看工廠最多的大學生

第二個特色是看工廠特別多。因為系的諮詢委員會裡有王永慶、林挺生、嚴慶齡這些企業家,我個人又特別喜歡看工廠,高一暑假,我參加救國團的活動,就是南部工業建設參觀團,坐火車跑去南部看中油、台鳳……。我這輩子一共參加兩次救國團活動,第2次在大一的暑假,叫做北部工業建設參觀團,大學畢業那個年紀,我是台灣看工廠看最多的人。

大四畢業,我考上自費留學,準備申請學校,到伊利諾大學念MBA。本來一切都準備好了,沒想到碰到考上公費的小學同學,所以退伍前,我也去報名考公費,結果身分從自費生變成公費生。

政大企管系的教育是不錯的,我念MBA時很輕鬆,只有幾科拿到B:策略、組織、環境,這3門,因為在台灣沒學過。唸博士時,我要挑一個有興趣但學不好的,就主攻這個。

記得當時剛去美國唸碩士,一下課,我就到學校reference的library去(參考圖書室),把指定參考文章借來看,怕借不到。拿著尺,一行一行對著英文慢慢看。

有壓力才能專心

念完碩士後,博士只花了3年就畢業,因為教育部只給我4年公費,我不能拖太久,要趕快念,專心念,第5年,我拿了一個獎學金。這個態度滿重要,我現在指導很多博士班學生,瓶頸都不是想不出來,而是情緒管理:人散掉了,精神沒辦法集中。我有適度的經濟壓力,反而是運氣好。

為什麼教企業個案時,我能跟高階主管討論?這跟能力沒有關係,跟讀書有關係。第一,我是根據我的興趣去選了專業;第二,我企業管理念了9年,所有東西都覺得是有用的,而不是為一個學位去念。從法律到經濟、從「人」到各種「功能」的學科,我課修得多,不聰明,靠用功,把基礎打好。

拿了教育部公費,等於國家栽培,我以這樣的心情回國服務,直到現在。我一直以為自己會去經營企業,後來沒有。念完博士開始教書,路線不一樣了,教書很好玩,倒也不需要到企業界去變化。

從了解自己去塑造優勢

策略,代表重點的選擇。企業要選擇,人更要選擇,因為時間就只有這麼多,想清楚要做什麼,把它做好就好了,就這麼簡單。

有一種策略觀點叫resource based view(資源基礎觀點),意思是不需要知道什麼策略,只要把自己充實好,機會自然就多。企業資源多,組織會成長,才有策略的問題。人不一樣,一個人不能做很多事,只要有一個機會就忙不過來了。太有策略,同時做太多事,反而做不好。

人只需要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每天都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好好做好,不必有很高的理想,非要什麼不可。第一,你不一定有機會;第二,你不一定做得來;第三,你不一定喜歡。

生涯要什麼策略?就是充實自己,做喜歡做的事,慢慢了解自己。像我不太喜歡跟不大熟的人打交道,年輕的時候不知道,很有彈性,後來發現自己其實並不適合。慢慢了解自己長於什麼,短於什麼,在過程中慢慢去塑造自己的優勢,這是比較實際的。

全力以赴,每天進步一點點

教書是我喜歡的工作、喜歡的生活方式。我過去10年出了10本書,每個字都是自己用倉頡輸入法在電腦上打出來的。每篇文章,都盡最大力量去想題目,請別人幫我改文章,讓讀者覺得有幫助,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每天進步一點點。

我喜歡全力以赴,利用每天的時間進步一點點,這就夠了。人生其實並不複雜,也不用想得那麼偉大。

企管學者司徒達賢

1948年生於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企業管理碩士、美國西北大學企業管理博士。

為台灣第一位專研策略與組織的企管學者。

現任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教授,曾任系主任、研究所所長以及政治大學副校長。

投入管理教育達30年,以個案教學聞名國內,1998年獲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管理獎章」。

本文轉載自 http://www.cheers.com.tw/content/082/082030.asp

Monday 21 May 2007

小紅再度被綁架

窩得媽呀...
難道咱家掛高雄市車牌的小紅跟台北市交警犯沖嗎
繼上回偷偷停在公館那邊
明明就人行道停車格的旁邊又犯不著行人
誰知一出店家後突然找不到小紅
一度以為被順手牽走了
後來發現哪有賊兒這麼厲害一下子牽了這麼多車
才知道被公權力綁架了...

一夕之間少了16個50元的招牌便當可以吃

今天...趕不上白天的郵局關門時間
只好跑到北門夜間郵局
上回也是去那邊辦事
明明車趴在門外人行道上也沒事
誰知今天一樣照樣趴
結果辦完事一出來後發現小紅又上演了失蹤記
都要怪前面那位怪老伯跟郵局姐姐盧太久

慘~又要少了16個50元的招牌便當可以吃

連同第一次加起來
足足少了一個半月的午飯錢哪!
(一週工作五天)

火速趕到南海路建中旁的ㄅㄨㄅㄨ集中營
P.S.我走路過去的喔!!!!!
接著沒有一絲羞愧表情的遞上我的駕照與行照
(因為被罰過有經驗了)
現場人員說:車還沒有回來喔...
哇哩咧...
連來領車都要等喔 是什麼情形
難道拖吊車也是野雞車嗎?
一定要等到收足了顧客才回攏
我兩隻腳還比你四個輪胎快哩
真是沒效率
難怪連揭牌改名字掛布幕的動作都會跑輸人家
不是我在講
高雄那一仙今天白天才通過晚上就把你給拆了

扯遠了...

哎~小市民的錢永遠罰不完啦
沒有司機開車或隨扈顧車就是這樣

每次違規都200%鐵定被抓
我又不是趙大銘
幹嘛這樣苦苦相逼咧
下次我不敢了啦
也不會再有下次了

還有啊 各位大人
下回要再看到777的小紅
請不要再打她的主意了
她已經被你們剝兩層皮了

Sunday 20 May 2007

當大英博物館遇上故宮博物院

今年初大英博物館到故宮博物院所展出的"世界文明瑰寶"
造成盛況空前可說是一砲而紅
雖然以現今的交通條件與旅遊業的發達
實地到英國一窺其究竟並不是什麼難事
不過畢竟還是有很多人無法成行的

在這展覽結束前的倒數第二個週日
我應了朋友之邀再次去觀展
雖然已經在三月時有去逛過
且以前在英國時也曾造訪三次
加上外面陰雨綿綿實在很不想出門
不過還是不要掃朋友的興 赴約去了
心想上回去因為才開展不久而人潮洶湧
今天已經接近尾聲應該沒什麼人才對

誰知道一到了現場
人群居然比上回還來得多
彎來彎去居然排隊的隊伍延伸到原來的上林賦那邊去了
(上林賦目前已經拆掉了)
還好是排隊等待了約30分鐘就可以進場

比起上回雖然人潮仍然眾多
但仍不算是亂
只是參觀的動線安排有些不妥
瀏覽路線不順暢
而且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有太多人要參觀
場內的流量控制也做得不好
導致在場內還要排隊等候參觀
大夥兒可能一時也太興奮了
所以場內音量有點大
熱鬧歸熱鬧
但對於主要是提供文物給大眾參觀的角度而言
我想這空間是不足的
這種經驗就個人目前來說
曾經去過西方的博物館或美術館並不常碰見

其實這也讓我們學習到了經驗
有機會再去做改進
凡是總沒有一次就完美的

Saturday 19 May 2007

一個台灣 · 各自表述

不管是要趕在五二O總統就職日前夕
或是所謂頒佈五一九戒嚴令的58週年當日
"中正紀念堂"在今天正式更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

陳總統的談話有些不說不痛快的表現
或許以一位元首來說是有些不妥
也某種程度上的迎和了特定的聽眾
這是又再分裂族群的動作嗎?
還是把那些長久以來一直被壓抑的聲音講出來

歷史可以被原諒 但不能被忘記

一件事如果被忘記當然就不會被列入歷史
只是發生過的事情我們已經不能再回復了
也許歷史事件發生總有其時空背景
不過歷史人物的功過評斷卻始終自在人心

還原歷史自有其主客觀意見
其用意只要是讓後人得以窺見其時空背景與因素
對未來發展有過去做為借鏡與警惕
而不是再要把歷史事件拿出來評論其對與錯
這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尤其是拿來攤在現今的時空下
那又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蔣介石的功
可說是其軍隊在八二三砲戰中守住了前線
或許也可以說是因為要保有自己的政權才打了勝仗
蔣介石的過
可說是在台灣實行威權而諸殺了許許多多人民
然而也可說是為了保住戰亂時的台灣不至於動盪不安

也許根據諸多史實評論蔣介石是二二八事件的元兇
但這並不表示受難者要採取復仇的動作
要再追究蔣家後代的歷史責任
要把蔣家後代誅殺殆盡
畢竟當初的人物與時空都消失了
如果落入了歷史的報仇循環陷阱中
這樣將沒完沒了

而歷史性建築物亦有其時空背景
只是紀念性的主軸可能因時空轉換而有不同

台灣是我們目前大家所居住的地方
也是我們得以安身立命的國家
雖然制度已經漸漸民主化
但我們還沒有學到歷史的教訓
我們還沒有走出過去
我們還在歷史中挖掘對方的瘡疤
我們也還沒有從歷史事件中
去思考我們目前的處境與未來的發展
我們一直都站在歷史上各自的分野與立場
來討論我們今天所遭遇到的議題

朝野的對立與政黨的惡鬥
一個事件都可以用兩種極端角度去論述
抱持了主觀的刻板而失去客觀的認定
在在都顯示我們還沒有走出歷史

Thursday 17 May 2007

史拜德曼的啟發

沒錯! 這仍然是一部好萊塢商業片
但老美總是能把一些元素塞到電影裡
通常就屬一些動作 感情和小哲理

這週的工作天裡挪了個晚上與朋友去看了這部電影
特別去看寬螢幕的iMax版本
是多花了幾十塊錢
不過iMax還是與一般的扁平螢幕電影不一樣
畫面拉長了也拉寬了
據說有好幾層樓高
一開始坐下去
還真有一種在科博館看那種立體情境影片的感覺哩
還好不是3D版需要戴有色的紙眼鏡
放映後突然間感到眼睛有一點脫窗的現象
因為螢幕大到不是我這種眼睛小的人可以全盤掌握
還以為是散光發作了
而字幕卻是一反常態的小字 集中在螢幕中下方
這樣才能讓觀眾看得清楚吧
要是連字幕也跟著放大了
那不就每行字都要左右來回擺頭看...

話說回來
在第一集結束後出現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
權力的擴張帶來責任的加重
延伸之
組織裡的下層 看到的當然只是自己而已
當愈往上爬 權力愈大時
視野也必須放大
而不局限於自己
因為一舉一動終將影響到其他的人
讓我想到企業家的社會責任與精神
代表人物是奇美的許文龍

而本系列三中
延續著舊的故事大綱
uncle Ben的案情急轉直下
auntie May與Peter的一段對話
改變了Peter的復仇想法
也許我們的權力非常大
但我們仍沒有權力去定生死

每個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的確! 這是我們每個人都了解的cliche
但大部分的時候都無法擺脫自我中心想法
沈積已久的習慣?
傲慢與偏見?
刻板印象與預設立場?
在在侷限了我們的思考方式
我們有多少的時間是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量

佛家說:
外在是一個大宇宙 而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
自身小宇宙的運行也將影響到大宇宙的運行
於是怎麼樣去對待他人
同時也決定了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當小宇宙融合了大宇宙時
人與人之間將不再有隔閡
和解共生亦若是
而我們在跟他人競爭時
其實也是在跟自己競爭
於是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Wednesday 16 May 2007

談國家認同

記得1992那年剛上高一時(*註一)
第一篇週記就寫了這樣的一個議題
結果導師的評語寫了:"中華民國有其正統性blah blah blah..."
想當然爾我寫的內容就目前的術語來說
是屬於"綠營"的(*註二)

相較於那些前輩們
在這民主開放的時代裡
我也許並不會被貼標籤
早在國中時期那個黨外活動已經成熟
但參加反對黨活動仍會被另眼相待的時代
我已經在民主聖地加入了街頭遊行
遊行主軸是"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
我還算是走在隊伍前頭的
前面的有許信良 施明德 張俊雄等等
後面的是陳水扁 謝長廷 游錫堃等等
其實外公那一代就跟當時所謂的黨外人士有淵源
他曾擔任過在中國大陸的海外台灣人同鄉會幹部
(那時候台灣是日本統治)
在高雄也差點被捲入二二八事件
所以咱家就歸類為黨外這一派

終戰後因為某些人在某些場合的某些話
台灣被一"殖民國家"拋棄而被另一"國民政府"接手
當"舊金山和約"遇上了所謂的"開羅宣言"
人民已經搞不清楚到底是國際條約具有約束力
還是勝者為王的戰勝國搶著分贓戰利品
對於長久生長在這個島上的人民
可能你我都是外來人口
宏觀的角度來看
台灣是屬於全世界的一部份
狹隘的角度來看
台灣是屬於殖民統治者的

台灣是一個很"特殊"的"國家"

國家的要素有四:
人民 領土 主權 政府

我們有設籍在這裡的兩千三百多萬人民
我們有固定的行政領土 不需要出示護照可進出的地方
我們在這領土上可以行使徵稅與法治等
我們有一個可以透過直接選舉的政府
但我們卻沒有一個名符其實的"國名"

因為中華民國內戰後敗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加上國際情勢的相互牽制
"中華民國"被保護並沿用到現在
在國內 我們的國籍是中華民國(除了一些急獨份子不同意)
在國外 我們的國籍是台灣(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不同意)
出過國門的人都知道
我們的國籍(Nationality)一欄上要填上台灣(Taiwan)
除了極少數地方可以用中華民國(ROC)
那麼這不就表示我們的"國家"是"台灣"
而且是國際上可以普遍接受的
只是在"國內"卻有人不想把它當國家
難怪我們會一直走不出去
反倒是"中華民國"才真正是受到打壓的
因為沒有人知道"它"是什麼
多數國家不同意
當然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會同意

加入WHO受挫?
因為"台灣"並不是一個國家?
那我們為何不把它變成一個國家?

加入UN受挫?
因為"台灣"還不是一個國家?
那為什麼出國時要在入境卡(landing card)上的國籍一欄填上"台灣"

最扯的是"中華台北"與"中國台北"
相信我...國際上根本沒有人知道這是啥?
中國就中國 台灣就台灣
哪有什麼"沒有共識的九二共識"
只有博大精深玩弄文字的中國人才說得出來

誠如後來大家所說的
台灣沒有獨立與統一的問題
而是正名的問題
如果把自家門牌改正了也會被鄰居打
那只好就還擊回去囉

拼經濟固然重要
但穩定政治更是基本要件
要加入FTA(自由貿易協定區域)也要有國家的位階啊
要談航權也該是主權國家啊
哪有大家拼經濟而不要談政治的歪論

不把自己家的門牌弄對
當然信一定會寄錯住址
更遑論有人想要寄信來卻不知道要寄哪了
或是雖寄來了卻不知道收件人到底收不收得到

各位台灣人
真的該要想一想了

註一:我的學校是被公認為是民主思想的搖籃,第一次也是唯一的台灣省長選舉前夕還辦過校內模擬投票(陳定南當選)的高雄中學,雖然最近有一個學長立委因為選舉衝突衝撞地檢署而入監服刑,基本上我還是引以為傲啦.

註二:同屬泛綠的綠營,我不是急獨,也不是獨盟,不偏新潮流,不屬於福利國,不算是正義連線,更不是台聯,超越深綠,我是不折不扣的墨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