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9 December 2007

Week 49

雖然已經履新十週了
不過到了新公司後
沒想到第一件事
就是被提醒要去參加考試

考什麼哩?

[信託業 業務人員 信託業務 專業測驗]
....(給它斷句一下才不會唸起來像繞口令)

信託相關業務是本公司的一大業務系統
只不過對於許久沒有參加考試的我來說
想到要參加考試還有一點小緊張哩

話說從前
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就糊裡糊塗地跑去參加公務人員考試
畢業後去當兵的兩個年度裡也都請公假去考試
(正所謂考生之意不在應試...而是公假!)
想當然爾 這樣的參加考試品質一定不良
而且本身對公務系統就沒興趣
只能說是花了大錢去陪考吧

經過了解
這類型的考試分成兩科
而且都是單項選擇題
兩科加起來超過140分就算及格
所以啊 應該說要是沒考及格一定100%很丟臉

幸運的是
考試地點就在附近不遠的國家考場
所以咧 努力吧你∼

Sunday 30 September 2007

Week 39

養成寫日誌的習慣太難
所以把它變成週記
但眼看著週記就便成了雙週刊
而雙週刊又有要變成月刊的傾向

哈哈 不曉得月刊以後會不會變成季刊或年報哩

anyway,這禮拜打道回府過中秋去
而這禮拜也是Frank的農曆生日
其實說過農曆生日有點怪怪的
因為是閏月生的
所以不曉得是要過本月還是下一個月的
(依照慣例反正就把"閏"去掉就是了吧...)

因為有考慮要換工作的事
所以也去找了老師掐一下指頭
喔...不...是"算了一卦"啦!

老師拿出紙筆說
來∼把接下來要去的公司住址寫下來...

Frank一股腦兒填了上去

只見法媽一臉不解地覺得
...奇怪,啊你人都還沒過去,怎麼會已經把人家地址都背下來了哩...

原來新公司與舊東家本來就有業務往來啦∼

老師端詳了一下

恩恩
你這是過去幫老闆賺錢的
就像是張飛 劉備 關公 一樣的有助力吧

怪哉∼∼這三位都不一樣吧?
文的武的 斯文的粗暴的
哎呀 反正有賺錢就好
也希望老闆賺了錢可以多多分我一些吧 哈哈!

Sunday 16 September 2007

Week 37

UN for Taiwan...
很可惜因為行程安排
沒能回高雄參加這場遊行
不過小法早就在十幾年前中學的時後就有參與過了啦

最近在考慮轉職中
對於轉職這件事
大概是從去年底到今年初就開始有這想法了吧
只是一些主客觀的環境使然
直到最近才萌生出比較具體的看法

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的選項要考慮
沒有一個人一件事是順遂的
也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完美的
上帝是公平的
你獲得了這個 就要註定失去那個
我們都是生活在不確定性中的人
只能在不確定中尋找短暫的穩定

最近在聽的歌
是在Pavarotti告別儀式中獻聲的Andrea Bocelli
雖然走了帕老
不過優美的義式歌聲仍然環繞在我們的生活中

Sunday 9 September 2007

Week 36

進入了九月
也進入了一堆在秋天當壽星的生日

首先是小法的前同事阿發
自己過生日還親自下廚示範義大利麵
阿發真可算是好男人一位

因為舊東家改組的關係
小法和這幾位小朋友雖然失去了當同事的機會
不過卻成為了永遠的好朋友

最近在聽的歌
也在收集過去生活的一點一滴

我把你的留言 存在收信匣裏面
你的語氣慌亂又哽咽 控訴愛情太遠

可以刪除的是那句再見 算真的告別
愛情遇見了冬天 冷到沒知覺

痛苦會上癮 記憶裏總埋伏陷阱
你勇敢逃了出去 我還在為了愛過沉溺
遮住耳朵把你的話關在腦裏
聽我在收集 心碎的聲音

一天一點一夜一些 收回的眼淚
愛情讓你傷痕累累 卻讓我自虐

痛苦會上癮 記憶裏總埋伏陷阱
你勇敢逃了出去 我還在為了愛過沉溺
愛過沉溺
遮住耳朵把你的話關在腦裏
聽我在收集 愛情的聲音

作詞:何啟弘 作曲:伍思凱 編曲:伍思凱

http://www.im.tv/vlog/personal/379313/2355797

Sunday 2 September 2007

Week 35

~Touch (in Mozart) is light and elegant
...loaded Rachmaninoff withround and full sound.
這是Helsingin sanomat(赫爾辛基日報)對鋼琴家楊千瑩的描述
而這週日便是去聽了楊老師的鋼琴演奏

延續上週是在戶外廣場看台北市交的現場轉播
主題仍然是Rachmaninoff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這次搬到了梅哲文化館裡面來了
原來這裡比較像是在舉辦小型演奏會或發表會的場地
沒有國家音樂廳的大場面
取而代之的是與音樂家面對面的近距離接觸

老師詳述了"拉二"的歷史背景
將樂曲做了詳盡了分段介紹
關於主題音樂......樂句的聯結
作曲家的性格剖析......音符的躍動與對位......
迴旋在古典與現代樂中
經過了詳實解說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讓這35分鐘裡的每一個片段更平易近人

音樂會結束後下起滂沱大雨
迅速換下禮服的老師也出現在人群中
舞台上光彩眩爛的音樂家
在現實生活中就像是你我身邊的朋友

相關聯結
台北愛樂-黃金穀雨
http://blog.sina.com.tw/tspo/article.php?pbgid=41890&entryid=574645
拉赫曼尼諾夫(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variant=zh-tw
拉赫曼尼諾夫(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Rachmaninoff

P.S.值得一提的是在英文介紹中Miscellaneous這一段落
包含許多早已經出現在我們身邊的音樂
其實都是拉赫曼尼諾夫所創作的曲子
如電影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是拉氏的帕格尼尼狂想曲
鋼琴師(Shine)是拉氏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而Celine Dion的All by myself則是改編自拉氏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Sunday 26 August 2007

Week 34

荒廢了五週的blogger
而日子
一樣是周旋在上班與下班之間

從這禮拜開始 舍友Martin回台南上班去了

話說六月初開始
Martin毅然決然上來台北上班
才三個月連試用期都還沒到
最近的一通電話
讓他又打起回台南上班的念頭
從通知,interview到確認
全程不到10天
真是有效率

Martin在的日子
通常晚飯+閒聊會一直到11點左右
(可真有得聊啊......)
所以佔掉了大部分的非上班時間

看過了Nicole Kidman的Birth(譯:靈異情未了)後
覺得有點無厘頭
還是喜歡她在The Hours的那個角色

最近在聽的音樂
Beethoven Symphony No.3&7
Brahms Symphony No.1&4
OST 交響情人夢

而受到日劇的影響
似乎大家又興起了一陣對古典音樂的熱愛
不管是學過鋼琴的 提琴的 或吹奏過什麼樂器的
又聊了起來
就連好友Ariel也找到了她心目中的Cello
重拾起琴聲韻動的日子
不要擔心我的進度啦
I've got the potential

miss掉了台北愛樂的"交響情人夢之夜"的售票
(聽說才四天不到就買光了......日劇迷可真是捧場啊...)
只好去參加"微風星空場"
原以為廣場上會像柏林愛樂來台般擠滿了人
不過還好大概只佔了三分之一
日劇的魅力還是很大的
我看吶...下回再造成轟動的時候
應該是S樂團來表演一下旋轉大提琴的功力吧

Saturday 21 July 2007

平常心

街道靜的刺耳 夜被路燈染色
趁感傷醒來前 先上車 不會不捨

承認我是弱者 不敢再對愛假設
我真的累得 不想再拉扯

我尋找的平靜 是我將來看電影
著一顆平常心 不必為誰心碎閉上眼睛

我需要的平靜 是敢回頭看曾經
那些為愛患得患失的情景
我選擇忘記

我不懂得取捨 才讓心痛堆著
找得到前些年的快樂 只是偶爾

回憶是個誘餌 是來叫我回去的
要傷能癒合 我非走不可

我尋找的平靜 是我將來看電影
著一顆平常心 不必為誰心碎閉上眼睛

我需要的平靜 是敢回頭看曾經
那些為愛患得患失的情景
我選擇忘記

作詞:小寒
作曲:林倛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OqRPVTKmdo&mode=related&search=

Tuesday 10 July 2007

放下,人生更豐富

多數人都因忙碌工作而侵蝕健康,腐化快樂。
忘記關心自己,健康、心情、優質生活和存在意義。

經過生命的醒悟和臨床經驗,游乾桂老師將告訴你
如何活得有品味、有意思、活得很健康、很快樂及心靈很安頓 。

游乾桂認為自己與聽講者某種程度上是因為緣份的關係,
才會有機會聚在這裡,一個人在一輩子當中,
與另一個人有一面之緣的機率只有六十萬分之一,這何嘗不是緣分?

許多人被教導如何去愛別人,因而懂得去愛別人,
卻鮮少有人因為被教導要學習會愛自己,而懂得愛自己。
所以游乾桂認為愛惜自己是人生當中的第一堂功課。

只要你認為自己要好好的過一生,
那麼過一生中的「生」字就一定要括弧起來。
「生」便是活著,人活著其實有很多很多不同的理由。
小的時候我們努力讀書,畢業之後會好好工作,
努力賺錢,最後卻用賺來的錢養病。
到底這樣的生活是不是我們自己要的?是不是該有些改變?

游乾桂喜歡把「生活」兩個字,改成「活生」,
一個人活著去過我們的自己的一生。

「活生」,這些東西其實是一種心靈觸動。
這背後高深的學問在哪裡?
生活是沒有學問的,生活是學習,在改變的過程裡頭學習。

當初游乾桂毅然決然辭去工作,有很多朋友一直詢問他,
「你怎麼有如此大的勇氣去做這樣的改變。」

游乾桂僅是輕描淡寫的說,
「我只是想到那些東西,一個人在生活裡頭,要有健康,要有快樂。
花了時間,要能夠實在地放在自己的口袋裡頭。」

富有的定義是什麼?
若你只是努力工作,努力賺錢,什麼東西都不想,
那麼充其量你祇是有錢人罷了。
富有的人其實應該是有錢又有閒,錢與閒之間需要平衡。

通常一個人有錢之後會做些什麼?
游乾桂打趣的說,有錢人早上做三件事,刷牙、漱口、罵小孩,
晚上做四件事,沐浴、更衣、看電視、罵小孩,今天如此,明天也還是繼續。

游乾桂提出一些他對於時間浪費的看法。
他認為最浪費時間的事情莫過於生病,
一年裡頭,一個人平均生病的時間是17到124天。
其實在台北很難看到一個活人,大部分都僅存著會動的殭屍;會走的死人。

梭羅曾說,「他在紐約沒有看過一個人。」
許多人看起來蠻年輕的,卻因為生病的緣故,走路也顯得老,說話也顯得老。

看電視也是浪費時間,
若一個人每天撥出三個小時看電視,平均每八年就看了一年的電視。

第三個浪費便是生氣,大多數的都會人都容易動怒。
游乾桂打趣說,許多一家只要有四口的家庭,
回家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練「氣」功,
一天練兩個鐘頭的「氣」功,平均每十二年就浪費了一年。

因為如此,游乾桂希望自己能夠做一些改變。
許多人早上起床的時候都沒有醒來,依舊覺得疲倦,
早上醒來之候,多數人選擇喝咖啡,因為現代人活的太疲倦了。

其實台北人就彷彿是一座機器,經常被過度使用,
如果你經常感覺到疲倦,就表示你這座機器裡面的系統出了問題,
如果不保養機器,許多人都將一無所有。

游乾桂以心理學的專業告訴在場聽眾,其實應該要把EQ改成「生Q」。
如果你經常感覺自己的身體不好,表示你的生理出了狀況。

為了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健康,游乾桂自己對於生活也做出了改變。
最重要的便是規律,有了規律,生活規律才能永保身體健康。

許多人自己本身便是一個工作者,
工作者應該很明白工作與賺錢之間的意義,
其實就是為了讓生活過的好一點。
游乾桂也曾經因為健康的因素,做了離開工作的考慮,
前前後後共花了五年的時間才辭去工作。

若沒了工作,有人問游乾桂的生活開銷該從哪裡來?
游乾桂說,「就像我耗盡心力寫了《放下,人生更豐富》這本書,
我還是工作,我只是換了工作而已。」

如果你要選擇過美好的生活,你便要選擇承擔。
游乾桂以自己為例,因為現在的工作和之前不同,所以要做很大的改變,
之前的工作有一定的酬勞,現在的酬勞卻是不固定的。

例如以前的游乾桂並不用向別人鞠躬哈腰,
現在卻必須要跟別人談演講費,必須去面對,
面對的過程其實很辛苦,因為現在賺錢很不方便,
演講活動是立竿見影的事,去了就有收入,沒去就沒有收入。

不過游乾桂還是有一些堅持,例如晚上不接演講;星期六不接演講。
其實只要說一個NO字,游乾桂就損失了一筆收入,
有一個禮拜游乾桂連說了兩個NO,突然感覺到有些錢是自己賺不到的,
並非是自己放棄那些收入,其實是為了健康著想。

就像許多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對於健康和工作之間經過很長的一個思考整理,
才找到背後的一個生活的軌跡。
許多工作人也許以前努力工作賺到了錢,但是長期加班也許損失了健康。
游乾桂覺得目前的生活也許收入沒有之前優渥,
但是金錢與健康之間,游乾桂選擇了健康,
對游乾桂來說,沒有健康就等於一無所有了。

921大地震發生時,游乾桂的友人從土礫中被救出,
大嚷著活著真好,游乾桂對此尤其感受很深。

那一年,象神颱風來襲,有的人因此離開人世,有的人活了下來,
活著的人跟記者說,「能活就好;健康就好;有呼吸就有希望。」

聖嚴法師也說,
「人活著不過是在一呼一吸之間,呼吸在,所以你一切都在。」

有的工作人總希望,成功不在於明天,
也許年輕時努力工作,將錢留在以後的五年、十年。
游乾桂與聽眾們分享了自己的座右銘,「適可而止,量力而為。」
其實每一個人一天當中所能保持的體力最佳狀態不過四、五個鐘頭罷了,
過多的加班工作都是對於健康的損害。

游乾桂相當害怕「今日事、今日畢」,
人實在不該為了把所有的工作今日做完,而熬夜損及健康。
當別人高喊一天可以讀兩本書時,而游乾桂的一本書往往要讀很久,
游乾桂細細閱讀每本書,每本書都能對游乾桂的心中產生化學變化,
很不是僅是粗略的讀完一本書。

游乾桂心目中的好作者要能夠對得起自己的作品,要能夠反省,
游乾桂希望《放下,人生更豐富》這樣一本書,能夠輕輕扣住讀者的心,
這些年來,游乾桂已經雲淡風輕,讀者可以在書中感受到。

游乾桂覺得生命真正的意義,
便是你會在你的人生當中,選擇你要過的生活。

游乾桂說,「我只是在追尋一種平衡的生活;
不錯的生活,而不是隱居起來,
今天還能夠在山居歲月生活的人,其實已經很難找到了。」

游乾桂友人因為不滿意台灣的生活,於是移民到加拿大,
剛去了就開始埋怨了。
游乾桂對他的友人說,「不是加拿大不好,是心不好。」

我們必須要做出一些整理,四十歲是一個重要的年紀,四十理應不惑。
那麼你要什麼?你要應該是健康,我們不要跟所有的台北人一樣,
真正有體力的台北人愈來愈少,但是我們需要自己的體力愈來愈好。

不要每年感冒,不要早上醒來就喝咖啡。

入夜之後也許你很不想睡覺,但游乾桂真心希望大家不要晚睡。

有沒有人是11點鐘前就睡著了?其實我們的肝臟11點之後就打烊了。
游乾桂以前和很多人一樣,凌晨四點才入睡,
現在的游乾桂晚上九點半就睡了。
如果你每一天都會感覺到累,就表示你需要早睡了。

游乾桂建議每個人每天都要運動一到三個鐘頭,
許多忙碌的工作人都說沒有時間,
其實只要把看電視、罵小孩的時間拿來打打球就夠了。

時間總加起來便是人生。
許多人忙到不可開交,就會向朋友吐訴,「我最近忙的像豬;累的像狗。」
如果你是游乾桂的朋友,游乾桂便會對你說,
「你活的好畜生,你都沒有承認自己是人,
是人就不該忙的像豬;累的像狗。」

所以游乾桂希望所有的聽眾今後都是人,而不是畜生。

不過游乾桂告訴大家,應該服從這個社會所加注在我們身上的東西。
如果你現在還是工作;還是賺錢,我們最大的改變便是做我自己的主人,
我們要自己能夠去配置自己的生活,游乾桂每天會留百分之四十給自己,
例如跟自己的朋友喝喝下午茶,而不是一逕在工作上。

游乾桂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生活要不斷變化,
游乾桂常常去找尋生活裡的變化,不會迷戀某種儀式,
每個人的生活已經變成了一種儀式,什麼時間該工作;什麼時間該休息。

游乾桂建議大家,捨了就得,
有些東西原先都很牽掛,也要學習不再去掛念。

之前游乾桂曾丟了一隻心愛的錶,
游乾桂卻想著,誰撿到了錶就送給她吧!
很多東西你掛念那一刻的時候,生活就變調了。
游乾桂以前常常掛念著昨天,偶而會想著今天,
游乾桂現在則希望今天就要過的好。

游乾桂爬山的時候常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
他常常提醒他的朋友請假去爬山?
一個人想去做一件事通常都有一個理由,也許是累了。
其實請假去爬山並不需要有罪惡感,
一年當中找一天去爬山,你會覺得捨不得嗎?

「因為工作的緣故,連旅遊都變得好沒有品質。」這就是現代人。

游乾桂相信一個禪師說的話,「人應該活在進步當中。」
我們常常小看一天,因此我們常常浪費十年,
也許很多人認為一天的變化很小,
也許一天喝一次茶沒有什麼感覺,喝了一年就就可能成為喝茶的專家。

我們常常忽略生命中重要的東西,生活中分分秒秒皆學問。
人是什麼?生命的價值是什麼?游乾桂不喜歡用「絕對」這個字。
在我們受過的教育裡,有很多人被自己創造的數字搞的頭昏腦脹,
成績好就是好學生;成績差就是壞學生。

其實一個好的生活者才是成功者,游乾桂喜歡到藝術村,
在藝術村裡,你覺得每個人都好有學問,
即使這些藝術家求學的時候不是成績很好,但卻是一個生活藝術家。

其實台北人也可以去爬山、打球阿,台北也有風;有雨,
台北也有一些美麗的東西,祇是被我們遺忘了而已。

台北也有蜻蜓,只要仔細看,你就看得到,
如果這些東西你都看到了,生活中就有一些美好。

有人搬家的理由是為了去追尋一種美好而搬家,
游乾桂離開當初的工作時也搬了家。
游乾桂搬家的理由是因為不想出去之後就是車水馬龍;
就是可以shopping的地方。

當你覺得你的住宅品質不是很好,你也可以跟我一起思考是否要搬家。
當初游乾桂新添購了房子,口袋裡卻一毛錢也沒有,
每一個人來看房子的時候,游乾桂都耐心地介紹。

游乾桂想要告訴大家,美好的感覺並不會從天而降的,
美好是要追尋的,沒有什麼事是可以從天而降的。

很多東西游乾桂逛了之後,堅持不買,
慢慢的游乾桂對於自己生活裡的盤算也愈來愈清楚,
知道自己要花多少錢。
台北其實不算高消費,真正的高消費是你來自於你的貪婪。

當一個人擁有三百萬的時候,就想去買一棟四百萬的房子。
夢可以做,但是不要執迷不悟,
游乾桂沒有過度揮霍,也不是一個吝嗇鬼,當用則用。
現在的游乾桂是不當用也用。

你可能有房子三棟,電視三台,茶几五個。
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個坑裡頭有一億,可以你跳進去擁有,
但是跳進去後就爬不起來,你要不要跳呢?

過簡單的生活並不是不賺錢,祇要每天少花一塊錢,
生活就愈來愈簡單,而自己就可以愈賺愈少。

人們為什麼要賺很多、花很多,生活裡頭有很多事我們可以隨時做得到,
且更應該要告訴正確的生活方式。

放下,人生更豐富。

轉載自: http://www.novel.idv.tw/text/speech_9.asp

Sunday 8 July 2007

近鄉情怯

北上工作之後
每每搭機返回高雄
都會從高雄外海沿著航道穿越旗津半島
再經由前鎮上空緩緩下降
這一段海陸交界的時空
都會讓我想到2005年去巴塞隆納的旅程
......
飛越了法國上空及庇底牛斯山
沿著地中海的沿岸
準備進場進入BCN國際機場
映入眼簾的除了遠端的山坡
就是巴賽隆納平坦的市區街道
而一旁是奧運會場所在的Jewish mountain
BCN機場當然就位在海邊
......
想想世界上有幾個城市可以像Barcelona這樣的得天獨厚
高雄市恐怕就是一例
飛機進場前的5分鐘
看到的是遠方高雄縣市交界的山巒
靠海的半屏山與萬壽山
當然ㄧ邊就是國際港與親水空間

不過話又說回來
這個城市到底進步了多少
去年底北高市長選舉前夕
我照樣搭機南下
這一幕重演的背後
我想像自己是出馬競選的市長候選人
未來若擁有這一片大地
要怎麼樣去建設她
要如何帶給市民一個愉悅的城市
高雄市可以更好

想到上個世紀高雄市的停滯不前
惡名昭彰的仁愛河
與世界隔絕的高雄港圍牆
工廠的廢氣充斥
然而比照近十年的飛快改變
幾年前再度回到高雄市
發現她改變了面貌
更多的親水空間
更多的綠意盎然
只能反應出不同首長的態度與做法

在我心裡覺得具有相似背景的兩個城市
Barcelona & Kaohsiung City
因為後天的發展
造成了很大的差異性

這幾天又回到高雄市
幾個月不見
走在路上仍然發現她又變了
變得更親民
變得更開闊

今天回程途中在飛機上
因為與一群小朋友換了位置
有幸坐到了第一排
巧遇了在同一排的走道另一邊的前高雄市謝市長
微笑點頭大概也忘了當初拜票時登門拜訪時跟我們一一握手的面孔了吧
雖然不清楚他在目前的階段腦中的想法
但我想他也正在揮別相處多年的高雄市北上吧
並將如何帶領高雄市大步往前走的經驗分享給全民

P.S.哈哈~這文章看起來好像競選文宣哩
不過這真的一點跟選舉都沒關係啦!!

Wednesday 4 July 2007

New Concept

最近接觸到了一個觀念
關於理財的觀念

從0到1是很簡單的事
從1到100萬是有100萬倍
從100萬到1,000萬是10倍
從1,000萬到5,000萬又是5倍
而從5,000萬到1億卻只有區區2倍

其中有兩個含意
一是用錢賺錢的速度很快
二是怎麼樣把那100萬倍變出來
也就是如何累積到100萬
而其實投資理財最重要的一課
就是資本的累積
過去所說的 : 所得-費用=儲蓄
現在則變成 : 所得-累積資本的儲蓄=可支配所得
所謂"累積資本的儲蓄"就是為了達到"預期的報酬"所回推的儲蓄額
因此為了達到幾年之後的多少錢
就必須從現在開始著手

Thursday 21 June 2007

一年一度的搬家季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搬家季節
想想來到台北城要進入第三年
就已經每一年都換地方住
第一年的士林密室算算是位居要津
剛好就在捷運線旁
南來北往都很方便
第二年的天母小貴族可說是優質套房
地點好 屋況也好
更有個小陽台哩

捨棄了北區
來到了南區
正式遷入大學與五院之一的旁邊
環境清幽
門前不遠有小河
後面不遠有山坡
只是沒鴨子划水

其實這裡是親戚的家啦
只因他們長年旅居海外
小弟我銜命來看顧房子

這一次搬家雖然沒有勞師動眾
不過也稱得上是大張旗鼓
母后娘娘親自披掛上陣
因為傢俬太多
只好找上搬家公司
話說熱門的週末假日
本來已被通知會delay
不過約定時間前20分鐘
就接到來電說人已經在樓下
......
不一股腦兒
才半小時不到
把我的家當全部上車完畢
果然是專業的

來到新地點
又把全部家當搬上樓
(沒電梯,上四樓!!!)
剩下的就是咱家的事嚕

有先見之明的訂在連假中搬家
索性時間多可以整理

腰酸背痛
累...
知道了吼~東西不要再買太多了

Tuesday 12 June 2007

失根的蘭花

我們的社會是怎麼了
只會有二分法
不是有錢的 就是沒錢的
不是藍色的 就是綠色的
甚至連有教化大眾功能的媒體也這樣分
我想不是笨蛋的人
都可以看得出哪一台是幫哪一群人講話
那誰來幫不屬於這兩族群的人講話勒

難道我們的社會 經濟 國家
乃至於國際上已經沒有事情可以報導了嗎?
不是負面的社會新聞
就是不痛不養不著邊際的無聊演藝新聞
(P.S.我沒有批評演藝人員的心態喔)
誰跟誰八卦 誰又比誰減肥
沒有人去關心該關注的議題
國際關係上的拓展很重要
並不是某特定人要負責的
國家的經濟命脈總預算也很重要
也不是可以拿其他藉口來敷衍不管的
不對國家政策做辯論
也不對經濟事件做分析
那我們何以需要專業的從業人員
馬先生穿不穿內褲去騎單車對我們很重要嗎?
謝先生陶笛吹得好不好對我們也很重要嗎?
隨心所欲的加入自我判斷的新聞
存在嚴重的失之偏頗的論點
似乎我們一直被模糊了焦點
一直被誤導入歧途
上哪裡可以找到公正公平的報導呢

蔣介石紀念館一下子被改成民主紀念館
無可厚非
但是幾天之後這樣的結論又被推翻掉
什麼是客觀普世的價值
這兩群人一直沒弄懂
當然老百姓也一直看不懂

看到電視節目上的國外旅遊介紹
一個國家的人可以對其歷史演變何其重視與關注
娓娓道來津津有味
而我們對我們真正的國家又有多少的了解哩
1990年代我們的教科書還在隴海鐵路與終南山
怎麼搭船從南京到北平
而對台灣的介紹只有三七五減租與增額國代選舉
我們甚至不知道台灣的原住民有哪幾族

或許時空變遷物換星移
部份的想法與立場已經改變
有時候想想都還對自己的國籍感到懷疑哩
腦中浮現出陳之藩先生的:

失根的蘭花

顧先生一家約我去費城郊區一個小的大學裏看花。汽車走了一個鐘頭的樣子,到了校園。校園美得像首詩,也像幅畫。依山起伏,古樹成蔭,綠藤爬滿了一幢一幢的小樓,綠草爬滿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鳥語,沒有聲音。像一個夢,一個安靜的夢。

花圃有兩片,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樹叢裏,還有閃爍著如星光的丁香,這些花全是從中國來的罷。

由於這些花,我自然而然的想起北平公園裏的花花朵朵,與這些簡直沒有兩樣;然而,我怎樣也不能把童年時的情感再回憶起來。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這些花不該出現在這裏。它們的背景應該是來今雨軒,應該是諧趣園,應該是宮殿階台,或亭閣柵欄。因為背景變了,花的顏色也褪了,人的感情也落了。淚,不知為什麼流下來。

十幾歲,就在外面飄流,淚從來也未這樣不知不覺的流過。在異鄉見過與家鄉完全相異的事物,也見過完全相同的事物。同也好,不同也好,我從未因異鄉事物而想到過家。到渭水濱,那水,是我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我只感到新奇,並不感覺陌生。到咸陽城,那城,是我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我只感覺它古老,並不感覺傷感。我曾在秦嶺中揀過與香山上同樣紅的楓葉;我也曾在蜀中看到與太廟中同樣老的古松,我並未因而想起過家。雖然那些時候,我窮苦得像個乞丐,但胸中卻總是有嚼菜根用以自勵的精神。我曾驕傲的說過自己:「我,到處可以為家。」

然而,自至美國,情感突然變了。在夜裏的夢中,常常是家裏的小屋在風雨中坍塌了,或是母親的頭髮一根一根的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愛看與故鄉不同的東西,而又不敢看與故鄉相同的東西。我這時才恍然悟到,我所謂的到處可以為家,是因為蠶未離開那片桑葉,等到離開國土一步,即到處均不可以為家了。

美國有本很著名的小說,裏面穿插著一個中國人。這個中國人是生在美國的,然而長大之後,他卻留著辮子,說不通的英語,其實他英語說得非常好。有一次,一不小心,將英文很流利的說出來,美國人自然因此知道他是生在美國的,問他,為什麼偏要裝成中國人呢?

他說:「我曾經剪過辮子,穿起西裝,說著流利的英語;然而,我依然不能與你們混合,你們拿另一種眼光看我,我感覺苦痛……」

花搬到美國來,我們看著不順眼;人搬到美國來,也是同樣不安心。這時候才憶起,家鄉土地之芬芳,與故土花草的艷麗。我曾記得,八歲時肩起小鐮刀跟著叔父下地去割金黃的麥穗,而今這童年的彩色版畫,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繪圖。

在沁涼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織女的故事,才顯得星光晶亮;在群山萬壑中,有竹籬茅舍,才顯得詩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顯得純樸可愛。

祖國的山河,不僅是花木,還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可吟可詠的詩歌,是兒童的喧譁笑語與祖宗的靜肅墓廬,把它點綴美麗了。

古人說:人生如萍,在水上亂流。那是因為古人未出國門,沒有感覺離國之苦,萍總還有水流可藉;以我看,人生如絮,飄零在此萬紫千紅的春天。

宋朝畫家思肖,畫蘭,連根帶葉,均飄於空中。人問其故,他說:「國土淪亡,根著何處?」國,就是土,沒有國的人,是沒有根的草,不待風雨折磨,即形枯萎了。

我十幾歲,即無家可歸,並未覺其苦,十幾年後,祖國已破,卻深覺出個中滋味了。不是有說,「頭可斷,血可流,身不可辱嗎?」我覺得應該是,「身可辱,家可破,國不可亡。」

一九五五年五月十五日於費城

本文摘錄自《旅美小簡》

Wednesday 6 June 2007

Reflection

其實最近
最近一直在反省
說反省其實也很奇怪
但是也沒有其他的字眼了吧

反省自己
反省過去
反省自己曾經認為要走的將來
反省自己跟周遭的關係
反省自己做過的事
反省自己錯過的事
反省曾經要做但又猶豫的事
反省曾經說過未來要做的事

曾經也有過意氣風發
曾經也有相當的沮喪
那只不過都是過去的一些事件
一個過程
沒有所謂的對錯
因為一切都是選項

回看20年前的自己
還在受國民教育
15年前的自己
正在人生的啟蒙階段
10年前的自己
正在構思自己以為可遇見的將來
而5年前的自己
正準備邁向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回頭看過去
總會有一些愚笨的行為
這是一種成長
而人生只是時間序列上的變化罷了
就像附圖中的"明日博物館"
...Museum of Tomorrow...
博物館是一種收藏的集合
而明天的事件卻是未來
怎麼可能把未來要發生的事已經擺在博物館裡咧
這是一種預知的能力嗎?
還是時空的錯亂
在我們未來的接觸裡
有一種deja vu(似曾相識)的感覺

沒有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
若有
那就是我們知道已經會發生的事
而選擇不願意去面對它

活在當下
或許只能這麼說

Thursday 31 May 2007

World66 - 小法的歐洲地圖

最近發現了這個好玩的工具
它可以把特定國家標示出來
若把你去過的國家點選起來
就知道你征服了多少地方了



create your personalized map of europe

嗚~還有好多好多地方沒去~

Wednesday 23 May 2007

重點選擇,全力以赴

策略大師司徒達賢的人生策略

2007年5月 Cheers雜誌
文/盧智芳

我高中就決定要念企業管理,因為當時教育部委託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指出台灣未來需要公共行政跟企業管理的人才,所以由政治大學在金華街成立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下設企管系所與公行系所。我媽媽在教育部上班,因此我高中時就知道有個政治大學的企管系很厲害。

我姐姐又正好在政大唸西語系,有一次拿政大企管系的學報回家,企管系系主任任維均老師寫了篇文章介紹企業管理,我看了覺得很了不起。別人都是考上以後,才了解那個領域,我是老早就知道,所以是第一志願進政大企管系,當時我的分數可以進台灣所有大學的所有系。

我是第5屆,那時候系上很多年輕老師回國教書,朝氣蓬勃。
企管系有兩大特色:
第一,非常強調英文。4年總共40幾個英文學分,對我來說很有收獲。

看工廠最多的大學生

第二個特色是看工廠特別多。因為系的諮詢委員會裡有王永慶、林挺生、嚴慶齡這些企業家,我個人又特別喜歡看工廠,高一暑假,我參加救國團的活動,就是南部工業建設參觀團,坐火車跑去南部看中油、台鳳……。我這輩子一共參加兩次救國團活動,第2次在大一的暑假,叫做北部工業建設參觀團,大學畢業那個年紀,我是台灣看工廠看最多的人。

大四畢業,我考上自費留學,準備申請學校,到伊利諾大學念MBA。本來一切都準備好了,沒想到碰到考上公費的小學同學,所以退伍前,我也去報名考公費,結果身分從自費生變成公費生。

政大企管系的教育是不錯的,我念MBA時很輕鬆,只有幾科拿到B:策略、組織、環境,這3門,因為在台灣沒學過。唸博士時,我要挑一個有興趣但學不好的,就主攻這個。

記得當時剛去美國唸碩士,一下課,我就到學校reference的library去(參考圖書室),把指定參考文章借來看,怕借不到。拿著尺,一行一行對著英文慢慢看。

有壓力才能專心

念完碩士後,博士只花了3年就畢業,因為教育部只給我4年公費,我不能拖太久,要趕快念,專心念,第5年,我拿了一個獎學金。這個態度滿重要,我現在指導很多博士班學生,瓶頸都不是想不出來,而是情緒管理:人散掉了,精神沒辦法集中。我有適度的經濟壓力,反而是運氣好。

為什麼教企業個案時,我能跟高階主管討論?這跟能力沒有關係,跟讀書有關係。第一,我是根據我的興趣去選了專業;第二,我企業管理念了9年,所有東西都覺得是有用的,而不是為一個學位去念。從法律到經濟、從「人」到各種「功能」的學科,我課修得多,不聰明,靠用功,把基礎打好。

拿了教育部公費,等於國家栽培,我以這樣的心情回國服務,直到現在。我一直以為自己會去經營企業,後來沒有。念完博士開始教書,路線不一樣了,教書很好玩,倒也不需要到企業界去變化。

從了解自己去塑造優勢

策略,代表重點的選擇。企業要選擇,人更要選擇,因為時間就只有這麼多,想清楚要做什麼,把它做好就好了,就這麼簡單。

有一種策略觀點叫resource based view(資源基礎觀點),意思是不需要知道什麼策略,只要把自己充實好,機會自然就多。企業資源多,組織會成長,才有策略的問題。人不一樣,一個人不能做很多事,只要有一個機會就忙不過來了。太有策略,同時做太多事,反而做不好。

人只需要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每天都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好好做好,不必有很高的理想,非要什麼不可。第一,你不一定有機會;第二,你不一定做得來;第三,你不一定喜歡。

生涯要什麼策略?就是充實自己,做喜歡做的事,慢慢了解自己。像我不太喜歡跟不大熟的人打交道,年輕的時候不知道,很有彈性,後來發現自己其實並不適合。慢慢了解自己長於什麼,短於什麼,在過程中慢慢去塑造自己的優勢,這是比較實際的。

全力以赴,每天進步一點點

教書是我喜歡的工作、喜歡的生活方式。我過去10年出了10本書,每個字都是自己用倉頡輸入法在電腦上打出來的。每篇文章,都盡最大力量去想題目,請別人幫我改文章,讓讀者覺得有幫助,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每天進步一點點。

我喜歡全力以赴,利用每天的時間進步一點點,這就夠了。人生其實並不複雜,也不用想得那麼偉大。

企管學者司徒達賢

1948年生於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企業管理碩士、美國西北大學企業管理博士。

為台灣第一位專研策略與組織的企管學者。

現任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教授,曾任系主任、研究所所長以及政治大學副校長。

投入管理教育達30年,以個案教學聞名國內,1998年獲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管理獎章」。

本文轉載自 http://www.cheers.com.tw/content/082/082030.asp

Monday 21 May 2007

小紅再度被綁架

窩得媽呀...
難道咱家掛高雄市車牌的小紅跟台北市交警犯沖嗎
繼上回偷偷停在公館那邊
明明就人行道停車格的旁邊又犯不著行人
誰知一出店家後突然找不到小紅
一度以為被順手牽走了
後來發現哪有賊兒這麼厲害一下子牽了這麼多車
才知道被公權力綁架了...

一夕之間少了16個50元的招牌便當可以吃

今天...趕不上白天的郵局關門時間
只好跑到北門夜間郵局
上回也是去那邊辦事
明明車趴在門外人行道上也沒事
誰知今天一樣照樣趴
結果辦完事一出來後發現小紅又上演了失蹤記
都要怪前面那位怪老伯跟郵局姐姐盧太久

慘~又要少了16個50元的招牌便當可以吃

連同第一次加起來
足足少了一個半月的午飯錢哪!
(一週工作五天)

火速趕到南海路建中旁的ㄅㄨㄅㄨ集中營
P.S.我走路過去的喔!!!!!
接著沒有一絲羞愧表情的遞上我的駕照與行照
(因為被罰過有經驗了)
現場人員說:車還沒有回來喔...
哇哩咧...
連來領車都要等喔 是什麼情形
難道拖吊車也是野雞車嗎?
一定要等到收足了顧客才回攏
我兩隻腳還比你四個輪胎快哩
真是沒效率
難怪連揭牌改名字掛布幕的動作都會跑輸人家
不是我在講
高雄那一仙今天白天才通過晚上就把你給拆了

扯遠了...

哎~小市民的錢永遠罰不完啦
沒有司機開車或隨扈顧車就是這樣

每次違規都200%鐵定被抓
我又不是趙大銘
幹嘛這樣苦苦相逼咧
下次我不敢了啦
也不會再有下次了

還有啊 各位大人
下回要再看到777的小紅
請不要再打她的主意了
她已經被你們剝兩層皮了

Sunday 20 May 2007

當大英博物館遇上故宮博物院

今年初大英博物館到故宮博物院所展出的"世界文明瑰寶"
造成盛況空前可說是一砲而紅
雖然以現今的交通條件與旅遊業的發達
實地到英國一窺其究竟並不是什麼難事
不過畢竟還是有很多人無法成行的

在這展覽結束前的倒數第二個週日
我應了朋友之邀再次去觀展
雖然已經在三月時有去逛過
且以前在英國時也曾造訪三次
加上外面陰雨綿綿實在很不想出門
不過還是不要掃朋友的興 赴約去了
心想上回去因為才開展不久而人潮洶湧
今天已經接近尾聲應該沒什麼人才對

誰知道一到了現場
人群居然比上回還來得多
彎來彎去居然排隊的隊伍延伸到原來的上林賦那邊去了
(上林賦目前已經拆掉了)
還好是排隊等待了約30分鐘就可以進場

比起上回雖然人潮仍然眾多
但仍不算是亂
只是參觀的動線安排有些不妥
瀏覽路線不順暢
而且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有太多人要參觀
場內的流量控制也做得不好
導致在場內還要排隊等候參觀
大夥兒可能一時也太興奮了
所以場內音量有點大
熱鬧歸熱鬧
但對於主要是提供文物給大眾參觀的角度而言
我想這空間是不足的
這種經驗就個人目前來說
曾經去過西方的博物館或美術館並不常碰見

其實這也讓我們學習到了經驗
有機會再去做改進
凡是總沒有一次就完美的

Saturday 19 May 2007

一個台灣 · 各自表述

不管是要趕在五二O總統就職日前夕
或是所謂頒佈五一九戒嚴令的58週年當日
"中正紀念堂"在今天正式更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

陳總統的談話有些不說不痛快的表現
或許以一位元首來說是有些不妥
也某種程度上的迎和了特定的聽眾
這是又再分裂族群的動作嗎?
還是把那些長久以來一直被壓抑的聲音講出來

歷史可以被原諒 但不能被忘記

一件事如果被忘記當然就不會被列入歷史
只是發生過的事情我們已經不能再回復了
也許歷史事件發生總有其時空背景
不過歷史人物的功過評斷卻始終自在人心

還原歷史自有其主客觀意見
其用意只要是讓後人得以窺見其時空背景與因素
對未來發展有過去做為借鏡與警惕
而不是再要把歷史事件拿出來評論其對與錯
這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尤其是拿來攤在現今的時空下
那又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蔣介石的功
可說是其軍隊在八二三砲戰中守住了前線
或許也可以說是因為要保有自己的政權才打了勝仗
蔣介石的過
可說是在台灣實行威權而諸殺了許許多多人民
然而也可說是為了保住戰亂時的台灣不至於動盪不安

也許根據諸多史實評論蔣介石是二二八事件的元兇
但這並不表示受難者要採取復仇的動作
要再追究蔣家後代的歷史責任
要把蔣家後代誅殺殆盡
畢竟當初的人物與時空都消失了
如果落入了歷史的報仇循環陷阱中
這樣將沒完沒了

而歷史性建築物亦有其時空背景
只是紀念性的主軸可能因時空轉換而有不同

台灣是我們目前大家所居住的地方
也是我們得以安身立命的國家
雖然制度已經漸漸民主化
但我們還沒有學到歷史的教訓
我們還沒有走出過去
我們還在歷史中挖掘對方的瘡疤
我們也還沒有從歷史事件中
去思考我們目前的處境與未來的發展
我們一直都站在歷史上各自的分野與立場
來討論我們今天所遭遇到的議題

朝野的對立與政黨的惡鬥
一個事件都可以用兩種極端角度去論述
抱持了主觀的刻板而失去客觀的認定
在在都顯示我們還沒有走出歷史

Thursday 17 May 2007

史拜德曼的啟發

沒錯! 這仍然是一部好萊塢商業片
但老美總是能把一些元素塞到電影裡
通常就屬一些動作 感情和小哲理

這週的工作天裡挪了個晚上與朋友去看了這部電影
特別去看寬螢幕的iMax版本
是多花了幾十塊錢
不過iMax還是與一般的扁平螢幕電影不一樣
畫面拉長了也拉寬了
據說有好幾層樓高
一開始坐下去
還真有一種在科博館看那種立體情境影片的感覺哩
還好不是3D版需要戴有色的紙眼鏡
放映後突然間感到眼睛有一點脫窗的現象
因為螢幕大到不是我這種眼睛小的人可以全盤掌握
還以為是散光發作了
而字幕卻是一反常態的小字 集中在螢幕中下方
這樣才能讓觀眾看得清楚吧
要是連字幕也跟著放大了
那不就每行字都要左右來回擺頭看...

話說回來
在第一集結束後出現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
權力的擴張帶來責任的加重
延伸之
組織裡的下層 看到的當然只是自己而已
當愈往上爬 權力愈大時
視野也必須放大
而不局限於自己
因為一舉一動終將影響到其他的人
讓我想到企業家的社會責任與精神
代表人物是奇美的許文龍

而本系列三中
延續著舊的故事大綱
uncle Ben的案情急轉直下
auntie May與Peter的一段對話
改變了Peter的復仇想法
也許我們的權力非常大
但我們仍沒有權力去定生死

每個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的確! 這是我們每個人都了解的cliche
但大部分的時候都無法擺脫自我中心想法
沈積已久的習慣?
傲慢與偏見?
刻板印象與預設立場?
在在侷限了我們的思考方式
我們有多少的時間是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量

佛家說:
外在是一個大宇宙 而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
自身小宇宙的運行也將影響到大宇宙的運行
於是怎麼樣去對待他人
同時也決定了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當小宇宙融合了大宇宙時
人與人之間將不再有隔閡
和解共生亦若是
而我們在跟他人競爭時
其實也是在跟自己競爭
於是乎~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Wednesday 16 May 2007

談國家認同

記得1992那年剛上高一時(*註一)
第一篇週記就寫了這樣的一個議題
結果導師的評語寫了:"中華民國有其正統性blah blah blah..."
想當然爾我寫的內容就目前的術語來說
是屬於"綠營"的(*註二)

相較於那些前輩們
在這民主開放的時代裡
我也許並不會被貼標籤
早在國中時期那個黨外活動已經成熟
但參加反對黨活動仍會被另眼相待的時代
我已經在民主聖地加入了街頭遊行
遊行主軸是"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
我還算是走在隊伍前頭的
前面的有許信良 施明德 張俊雄等等
後面的是陳水扁 謝長廷 游錫堃等等
其實外公那一代就跟當時所謂的黨外人士有淵源
他曾擔任過在中國大陸的海外台灣人同鄉會幹部
(那時候台灣是日本統治)
在高雄也差點被捲入二二八事件
所以咱家就歸類為黨外這一派

終戰後因為某些人在某些場合的某些話
台灣被一"殖民國家"拋棄而被另一"國民政府"接手
當"舊金山和約"遇上了所謂的"開羅宣言"
人民已經搞不清楚到底是國際條約具有約束力
還是勝者為王的戰勝國搶著分贓戰利品
對於長久生長在這個島上的人民
可能你我都是外來人口
宏觀的角度來看
台灣是屬於全世界的一部份
狹隘的角度來看
台灣是屬於殖民統治者的

台灣是一個很"特殊"的"國家"

國家的要素有四:
人民 領土 主權 政府

我們有設籍在這裡的兩千三百多萬人民
我們有固定的行政領土 不需要出示護照可進出的地方
我們在這領土上可以行使徵稅與法治等
我們有一個可以透過直接選舉的政府
但我們卻沒有一個名符其實的"國名"

因為中華民國內戰後敗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加上國際情勢的相互牽制
"中華民國"被保護並沿用到現在
在國內 我們的國籍是中華民國(除了一些急獨份子不同意)
在國外 我們的國籍是台灣(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不同意)
出過國門的人都知道
我們的國籍(Nationality)一欄上要填上台灣(Taiwan)
除了極少數地方可以用中華民國(ROC)
那麼這不就表示我們的"國家"是"台灣"
而且是國際上可以普遍接受的
只是在"國內"卻有人不想把它當國家
難怪我們會一直走不出去
反倒是"中華民國"才真正是受到打壓的
因為沒有人知道"它"是什麼
多數國家不同意
當然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會同意

加入WHO受挫?
因為"台灣"並不是一個國家?
那我們為何不把它變成一個國家?

加入UN受挫?
因為"台灣"還不是一個國家?
那為什麼出國時要在入境卡(landing card)上的國籍一欄填上"台灣"

最扯的是"中華台北"與"中國台北"
相信我...國際上根本沒有人知道這是啥?
中國就中國 台灣就台灣
哪有什麼"沒有共識的九二共識"
只有博大精深玩弄文字的中國人才說得出來

誠如後來大家所說的
台灣沒有獨立與統一的問題
而是正名的問題
如果把自家門牌改正了也會被鄰居打
那只好就還擊回去囉

拼經濟固然重要
但穩定政治更是基本要件
要加入FTA(自由貿易協定區域)也要有國家的位階啊
要談航權也該是主權國家啊
哪有大家拼經濟而不要談政治的歪論

不把自己家的門牌弄對
當然信一定會寄錯住址
更遑論有人想要寄信來卻不知道要寄哪了
或是雖寄來了卻不知道收件人到底收不收得到

各位台灣人
真的該要想一想了

註一:我的學校是被公認為是民主思想的搖籃,第一次也是唯一的台灣省長選舉前夕還辦過校內模擬投票(陳定南當選)的高雄中學,雖然最近有一個學長立委因為選舉衝突衝撞地檢署而入監服刑,基本上我還是引以為傲啦.

註二:同屬泛綠的綠營,我不是急獨,也不是獨盟,不偏新潮流,不屬於福利國,不算是正義連線,更不是台聯,超越深綠,我是不折不扣的墨綠.